威海市新苑学校物理教研组计划 (2020-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) ◆指导思想: 学期伊始,物理组将围绕区教育局和教研中心工作重点,立足于学校的“六知”特色建设,以教师成长为主体,以学生发展为核心,结合上一年的物理学科教学工作督导的反馈情况,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,扎实推进我校物理学科教学的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,稳步提升我校的物理教学质量 ◆工作重点: 1.继续研究“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”课堂实施策略,掌握各种课型中“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”评价任务设计。 2.以落实小组合作为重点,围绕培养学生优质的学,全面提高课堂效率。 3.积极开展物理学科“小老师课堂五分钟”实效研究,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解题思维能力,并形成一定的核心素养。 4.按照教学常规要求,提高常规准备的有效性与规范性。 5.基于物理核心素养,加强物理深度学习,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,完成课题的结题报告。 ◆具体实施: 课程建设 1.探索综合实践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整合。 根据学校拟定《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实践与研究方案》,确立在初三级部开展“综合实践与物理学科教学的整合”进行试点。(2)在备课组长的引领下,完成综合实践课程方案制定和课程纲要撰写;通过集体备课形成6节精品学科与综合实践整合教学设计。授课过程中收集保存学生作品。 2.实施国家课程的特色化运作。 围绕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目标和学校《五分钟课程实施纲要》,在课堂上开设“五分钟”课程:主要以“小老师开讲”为主,内容上要和课时内容整合,更多的体现学生的学法、思维过程等,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解题思维。每周集体备课活动中,总结上周的五分钟课程成果,并规划下周的五分钟课程计划,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课时数上课,收集保存学生的成果展示,进行过程性资料整理,逐步整理完善五分钟课程资源包。完成每个月教导处的五分钟课程师生等过程性资料的检查评价,参加10份的校级成果展示。 3.探索地方课程与物理学科的联系。 把物理学科与环境教育结合,探索环境教育中的物理知识,形成精品教学设计。 4.学科拓展课程 10月,在学校校本课程体系的整体架构的基础上,在上学期拓展课程纲要的基础上,修改完善《拓展课程纲要》,形成清晰的梯次化的架构和设计,通过具体的日课程、周课程、月课程、期课程,在教学中进行落地。 以工作整合的思路,有机融合五分钟课程、地方课程,使得学科拓展课程丰富多彩、充分落地。准备12月初的学科拓展课程成果汇报活动。 教学常规 【备课】 1.备课。继续使用学校统一的“教学案”模板备课(体育学科按照教研员要求进行),实行智慧云平台备课和青年教师(教龄3年以内)纸质备课的“双线运行”。超前一周备课。同备课组成员上传“教学案备课”进度要保持一致,必须突出个性化修改。备课项目齐全,备课课型齐全。 2.教学设计着重体现“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”,进行深度备课。主要的评价维度有:课标要求、教学目标表述、教学方法设计(尤其是重难点突破的方法设计)、评价任务设计、驱动性问题设计、德育渗透(红笔标注)、信息技术手段运用、创客思维渗透、集备在教案中的呈现、教学后深度反思。 【听评课】 听评课节数不低于学校规定的节数,每位教师根据自己上课存在的问题,确定学期突破点,在听课记录本封皮内侧做好标记。被听课教师上完课后,自我评价上课效果。听课记录规范,填写目录,听课记录环节清楚,填写评价量表,听课过程性反思、终结性反思和建设性意见,在听课记录中均有体现。 【课堂】 1.继续加强我校知学课堂建设,以知学课堂的打造引领物理学科教师进行深度教学,提高教学质量。继续以“班级学习组”建设为载体,进行由课堂表现、课堂纪律,课后作业及小测等方面的多元考核评价,以小组合作、竞争和有效评价来带动班级管理,促进学习质量提升。 2.每周利用教研组同研活动开展内听评课。“磨课”是提升教师素质最为快捷有效的方法。通过听评活动能起到相互学习,取长补短的益处,根据我校修改完善“知学”课堂评价标准,通过组织听常态课、达标课、课堂大赛等活动,督促全体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落实五个维度和十个观测点。
五个维度 | 十个观测点 | 维度一:学习目标 | (1)学习目标清晰、适切、可操作 (2)学生清晰了解本节课做什么,做到什么程度 | 维度二:自主学习 | (3)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、空间、资源、策略、方法 (4)基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展开教学 | 维度三:有效问题 | (5)根据学生的经验创设情境,设计有挑战的问题 (6) 识别和利用学生有价值的问题 | 维度四:教学评价 | (7)用多样、适切的方法理解巩固基础知识 (8) 在体验、探究、任务驱动等多种学习经历中提升学科能力和素养 | 维度五:学生差异 | (9)创设支持个别化学习的环境与资源 (10) 使用推进个别化学习的工具、策略、方法 |
三、科研工作带动国家课程的整合化运作 响应学校人人有课题、组组有课题的号召,我们将利用“初中生学物理自学的方法”的研究和“物理课堂驱动性问题设计”的研究实现带动国家课程的整合化运作。完成对区级课题《加强物理深度学习提高创新能力的研究》的结题工作。 课题研究的整合目标有: 1.德育课程一体化研究。根据学科教学内容,细化德育目标,实现由学科教学到学科教育的转变。打造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优秀课例、优秀课程资源。 2.开展学科内不同版本教材整合、学段间纵向衔接研究,突出教学中心,聚焦素养提升。 3.通过认真研究,定期举行成果展示活动。 4.落实教研组课题的电子档案管理方式。加强对小专题研究的问题库、申报表、研究方案、过程跟踪记录(8-16次)、结题报告、研究评价表等项目内容的管理。 四、学区教研活动的工作思路 学区活动的意义就是为校与校之间进行交流学习搭好平台。新学期将继续加强学区交流学习:主要探讨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。为此向中心学校国际中学的申请本学期将于11月中旬举行一次学区活动,发挥两校的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,确定好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。 七、物理学科读书计划 对于学生来说,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过分注重知识的灌输,过分注重教材的应用,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过于严谨,概念物理课堂对于学生来说显得无趣。其实,在物理课堂教学中,有一类非常有趣的、丰富的教学资源,那就是物理科普知识。将物理科普知识应用与教学中,可以使物理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。上学期推荐学校购买物理相关的书籍,本学期带领学生阅读《物理世界奇遇记》和《从一到无穷大》两本书,并完成典例摘抄。 听课配档 周次 | 听课人 | 1 | 唐英莉 | 2 | 江海涛 | 3 | 陈鑫 | 4 | 唐英莉 | 5 | 江海涛 | 7 | 陈鑫 | 8 | 李瑜 | 9 | 唐英莉 | 10 | 江海涛 | 11 | 陈鑫 | 12 | 李瑜 | 13 | 唐英莉 | 14 | 江海涛 | 15 | 陈鑫 | 16 | 李瑜 | 17 | 唐英莉 | 18 | 江海涛 | 19 | 陈鑫 | 20 | 李瑜 |
同研主题配档 周次 | 主题 | 1 | 学期计划 | 2 | 学生解物理计算题能力的培养 | 3 | 课前5分钟小老师的培养 | 4 | 学生学物理的自学方法探讨 | 5 | 课堂教学目标评价一致性 | 7 | 课堂教学目标评价一致性 | 8 | 课堂教学目标评价一致性 | 9 | 课堂教学目标评价一致性 | 10 | 复习课模式研讨 | 11 | 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 | 12 | 试卷讲评课研讨 | 13 | 读书交流 | 14 | 如何上好物理实验课 | 15 | 物理课堂德育教育的渗透 | 16 | 创新习题集改编 | 17 | 期末复习计划的制定 | 18 | 物理实验技能测试 | 19 | 期末总复习的研讨 | 20 | 期末总复习的研讨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