担任班主任15年,成长的脚步伴随着春花秋实悄然迈过了一年又一年,一路探索,一路实践,有过挫折,有过彷徨……虽然班主任工作是辛劳的,琐碎的,时常让我们觉的很苦,很累;然而它又常常给我带来收获,带来心灵的洗礼和享受。 相信每个班主任接手班级后,很大的困扰就是问题学生。在每个班中,学生不可避免地被划为三六九等。个别学生因“品劣学差”被列入“差生”的黑名单,我们班主任也常常将班风、学风中的一些负面因素归因于问题学生,不是将他视为眼中钉就是看做肉中刺,从而采取一些过激或冷漠的言行,致使“擦枪走火”、横眉冷对的事情常有发生。我认为找准打开学生心门的钥匙,方能走近他们。 唤醒自尊,发掘亮点 用爱感染,用心栽培 陶行知说:“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,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,才能达到心的深处。”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必须以最大限度的理解,宽容,善待学生为前提,做到严而有度,爱而不宠。学生是有思想、有感情,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,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个学生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、与众不同的一面。教师要了解和信任他们,了解他们的过去和现在,了解他们的成长的家庭环境和他们经常接触的人和事;了解学生的优点和缺点,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包括他们的苦恼和忧愁。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与他们并肩。 正在我“窃喜”于自己对小杨的唤醒时,没想到他又“重操旧业”甚至变本加厉。暑假开学后,他通宵玩游戏、打架、逃学、彻夜不归、不尊重老师……。此时,我没有贸然出手,我所能做的就是背后给他更多的关心和爱护,找准钥匙,化干戈为玉帛。一天晚上快到九点了,他妈妈打电话,哭着说让我帮帮她,她说杨爸爸喝醉了酒,动手打了小杨,小杨一气之下,离家出走了。我马上开车去了他家,因为知道没跑远,我们很快在附近找到了他,生拉硬拽回到家后,还是跟父母骂骂咧咧,情绪也非常激动。我把他推到他自己的房间,让他冷静下来,当时没跟他聊太多,我知道这个时候跟他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,况且他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,他应该也不想让我看到他现在这个样子,他的心门也不会轻易地向我打开。如果说以前对小杨的教育是出于班主任的责任感,这次登门拜访让我从内心发出了要帮助他,改变他。他的心门真正向我打开应该从他生病说起:有一天杨妈妈请假,说小杨突发阑尾炎,要住院,我便请假医院里看他(其实在去的路上,我心里还打着自己的算盘:是不是又懒得上学,而他妈妈护儿子,一起撒谎呢?)。到医院后,看到孩子病怏怏的样子,我觉得自己有些多心了,心里为不相信孩子而有些小内疚。小杨看到我的到来也很是吃惊,可能之前没有被如此“关注”过吧。病假之后,他改变很大,什,么事都顺顺贴贴的,我慢慢发现他守礼了,积极了,阳光了……。师爱的力量是无穷的,这种发自内心的爱会让孩子不再孤单,不再恐惧,爱和信任是打开学生心门的钥匙。 看到小杨的转变,我由衷的感到高兴与幸福,我见证了他的成长,也随着他一起成长。从开始的对立,到后来的互相信任,我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个由阴转晴的青春少年,更重要的是我真正理解了师爱的真谛。冰心说过这样一段话:“爱在左,责任在右,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,随时播种,随时开花,踏着荆棘,不觉得痛苦,有泪可流,却觉得幸福。”师生之间什么是爱,什么是责任呢?他们没有血缘的纽带,没有生活在一起的相濡以沫,没有爱情之火的熊熊燃烧,有的只是琐琐碎碎的鸡毛蒜皮之事。这需要我们以平等的尊重和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门。因为每一扇门的背后,都关系着他的未来;每一扇门的开启,都关系着一个个幸福的家庭。每个孩子都有一扇门,只有用心才能打开,让爱的阳光照进来。 总之,在问题学生的转化问题上,没有打不开的锁,只有没找准的钥匙。作为班主任不但要严格要求,更要采取灵活方式,严而有情,让学生乐意接受,帮助他们在追梦途中收获希望。习总书记说过: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。我愿意多一份耐心,多一份尊重,多一份宽容,带着我的爱与真诚轻轻叩开孩子的心门,做那个影响孩子一生的好老师。 |